WFU

2022年8月7日 星期日

【聊紀錄】70大哥內心的遺憾




在等待漢光演習結束空擋,與一位70多歲的大哥的對話...

大哥:「老師,您對於老人有什麼想法?」

:「怎麼突然這樣問?」

大哥:「我退休後,到台大讀營建工程的博士班,我比那裡的教授都大,在教室裡同學都把我當隱形人的感覺,有問題去問教授,教授要我去圖書館找資料,其實博士班我就剩下最後發paper的部分了,但最後我放棄且休學了...」

:「是因為在博士班的氛圍而放棄嗎?」

大哥(感嘆地說):「過去工作經驗都是實際應用工程,到了台大都是理論的內容,中間隔闔大,都需要靠自己去圖書館查理論內容,常常不知該如何是好,哎...想想自己有沒有拿到博士好像也不是太重要!」
(據說大哥以前是在美國留學研究所的菁英,蓋過中正紀念堂、臺灣十大建設、沙烏地阿拉伯機場建設等,建設公司的顧問退休)

:「我常常跟年紀比我長30、40、50歲,甚至60歲的人聊天,非常喜歡聽大哥大姐講話分享,我都會發現對方有好多好多我這輩子永遠學不到的經驗,例如:蓋橋、常駐巴拉圭外交經驗、日本導遊、戒嚴軍中生活、躲防空洞經驗、90歲人生觀、產婆經驗等,每每的聊天都讓我開心到回家分享給我的家人,就好像交了一個很厲害的朋友,一種炫耀的感覺。」

大哥:「我們這一輩一直在變老,如果有機會可以把自己大腦的東西傳授給下一代...畢竟我的實務經驗多。」
(慚愧地說):「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老化的刻板印象,讓多數人拒絕從長輩們身上學習,而自動忽略長輩,每次都是難能可貴的40年額外的工作經驗、人生體悟。」

後記

那天,我和大哥成為了朋友,他鼓勵我要放眼世界,在這個世代的青年要跟世界的人一起成長,踏踏實實就像在蓋房子一樣。

大哥【一筆畫鋁線藝術創作】作品分享


照片中的鋁線藝術創作,是大哥在一筆畫系列課程自己設計一筆勾勒出來的作品,不知為何讓我聯想到摩艾石像,當下看到的時候眼睛發亮真的好喜歡,看我這麼喜歡就真的送給我了。


2022年7月31日 星期日

【專欄文章】後疫情時代,肌少症正悄悄地將我們推入長期臥床陷阱


作者:丁慧昕 職能治療師


後疫情時代,殘存的病毒仍無情且悄悄地影響著我們...

過去諸多滾動式防疫相關政策如社區據點課程暫停、居家辦公、隔離等。這些防疫措施間接導致日常身體活動減少、日常飲食習慣改變、潛在壓力和睡眠模式改變,以上改變提高肌少症發生的機會。


每5位就有一人罹患的疾病-肌少症

肌少症為最重要老年健康問題之一,台灣 65 歲以上罹患肌少症比率為男性 23.6%、女性 18.6%(每 位男性中有 位男性;每 位女性有 位女性是肌少症患者),肌少症是指隨著年紀的增長肌肉質量逐漸減少、肌力逐漸下降,漸漸影響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例如:爬樓梯、走路、提東西等,伴隨而來潛在的跌倒、骨折及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生活獨立性受限制及死亡風險增加。

 


那麼,該如何評估自己是否為肌少症的高風險族群呢?

長期久坐、低運動強度、沒有規律運動習慣、營養不足等生活習慣,都可能讓你隨著年紀漸長而增加罹患肌少症的風險。


 肌少症的 3 種自我量測法 

面對肌少症,目前沒有治療的藥物,而針對肌少症的潛在風險,應該更著重於改變生活習慣以避免肌肉流失。您可以透過 種方法自我量測,並培養以下 3 項運動習慣,抓緊「落跑肌」!
❶小腿圍測量法
用皮尺量測小腿圍最粗的位置,男性 < 34 公分;女性 < 33 公分,表示為肌少症高風險,建議進一步就醫諮詢。
手指測量法
雙手的食指與大拇指圍在小腿圍最粗的位置,如果圍起來剛好貼合、或有多的空隙,表示為肌少症高風險,建議進一步就醫諮詢。
SARC-F主觀問卷
評估主觀感受肌力、輔助行走、起身、登階、跌倒五大面向 ≧ 分,表示為肌少症高風險,建議進一步就醫諮詢。

 

 

▒ 養成 3 大運動習慣 

每週中等強度運動累計達 150 分鐘以上。
註:中等強度運動之心跳範圍公式: (220-年齡)x0.64~(220-年齡)x0.77
有氧運動
每週 5 次 2030 分鐘運動時間,包含快走、慢跑、有氧舞蹈、騎腳踏車、游泳等,以達到「會喘無法唱歌」、「臉微紅」、「流汗」為目標。
重量訓練
每週至少兩次 30 分鐘重量訓練(加入彈力帶、彈力球、啞鈴等負重器材),以均衡的訓練大肌肉群為主,每組動作 1015 次,以體力可負荷的漸進式增加操作組數及重量。



-


參考文獻:

Chen et al., 2020; Cruz-Jentoft et al., 2019; Rogeri et al., 2021; 

Sarcopenia Guidelines Development Group of the Belgian Society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BSGG) et al., 2019



最新文章

2021年12月18日 星期六

講座《音樂舞蹈輔療在醫療及社區的應用》分享

 
作者:丁慧昕 職能治療師

今年很榮幸可以在美麗聖誕月到輔大講課,感謝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施主任熱情邀約,讓我可以在《音樂治療》課程上,分享臨床實務累積的經驗-舞蹈輔療的應用、音樂的選擇、舞蹈動作的設計、音樂舞蹈團體帶領的技巧。



愛跳舞的職能治療師,音樂舞動創造心流

身為一位愛跳舞的職能治療師,持續學習舞蹈治療相關知識,也享受將自己的興趣結合專業的過程,廣泛應用在醫療、社區職場上,讓更多人體會到音樂律動帶來的心流感。



用音樂動作帶來正向經驗

過去,使精神科的病友在音樂律動中轉移的症狀干擾、使慢性病友用自己肢體動作受到團體全員歡呼。
現在,讓社區長者可以在音樂舞蹈中忘記自己的年齡,回到20歲。讓失智的長者透過舞蹈輔療想起過去愉快的回憶。



未來,希望將持續地推廣,也可以有更多莘莘學子感受到音樂舞蹈輔療帶領的快樂!



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心得


作者:丁慧昕 職能治療師

2021 年跳脫醫療舒適圈、跨大步創業,開始做不同以往的事,其中一項就是跟著男友一起報名價值不斐的新思惟《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在這人手多機的網路資訊時代,眾多社群媒體一直默默當著潛水者,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照片出現在非自身社群的網站,莫名的衝擊感湧上心頭。




創業自己架網站,對我這個電腦白癡也辦得到!

工作坊前一晚,與創業團隊不斷討論著未來網頁的設計等,還在思索及搜尋資料的階段,經過劉育志醫師詳細述說及比較, Blogger 與 WordPress 的優劣,包含:資安問題、工程師人才需求、經濟實用面向、SEO 搜尋引擎優勢等等,立刻解答困惑之處,免除了花費大把的時間成本。

經過三個小時架站練習,Blogger 使用輕鬆簡易好上手,靠自己架網站,對我這個電腦白癡來說,原來我也辦得到!



 

寫文章沒人看?心中害怕的小劇場被推翻

一直以來都沒有寫作的習慣,擔心自己的文筆不好、對於自己產生知識性文章很沒自信、不知道要寫什麼才好。劉醫師的分享直接讓我心中害怕的小劇場被推翻,讓我放心許多,可放膽試著從說故事的方式開始著手。

各專科醫師環繞四周築高牆,只能更大步向前

一整天的課程,看到四周的醫師們一個個積極的發問、架設個人網站,內心想著「無論任何專業都這麼努力在這個網路時代發展個人品牌,我還創業了,沒有退路,只能大步向前走!」

工作坊結束之後,蔡依橙醫師除了針對每一個學員給予部落格詳細的建議之外,還給予各種不藏私的問題解惑。

隔一週收到蔡依橙醫師的臉書私訊,特別傳成功創業治療師案例,同時,給予我很大的鼓勵「創業很有趣的,雖然辛苦,但人生在自己的手上,那種感覺最棒!整個創業過程,對世界的體會又更深刻了一些。」看到每一個文字格外暖心感動!以前總是只能默默地在手機裡看他的文章,想想還是覺得這一切好神奇。

參加完工作坊至今,總覺得腦內刮起了一場風暴。


四十年後的自己,會變成怎樣呢?


作者:丁慧昕 職能治療師

四十年後,在地活躍老化!

深入巷弄間的社區據點,陪伴可愛的長輩們,結交了不少異地媽媽、阿姨、阿伯、阿嬤阿公,總是被他們幽默溫暖的話語感動著,想著四十年後的自己,會變成怎樣呢?是不是也和這群可愛長輩開朗快樂,在地活躍老化?




抵擋不住的退化,讓人無奈的省思

然而,也看著許多阿公阿嬤一年一年的退化,無法阻斷的退化帶給人的無奈、憂慮,也帶給自己許多的省思。有一天也會變老、變得遲鈍、變得需要人幫忙、變得聽不懂別人在講什麼,當那天來臨時,該如何是好?深知自己是個不喜歡麻煩別人、也不喜歡帶給別人困擾的人。

科教館合作研究-STEAM認知活動

臺大碩士班期間,跟著指導教授研究-高齡者大腦高階認知功能,以及成功老化的關鍵要素之一認知彈性(問題解決、推理、計畫能力的重要推手)。研究關於「STEAM認知活動提升健康長者認知彈性」,因為STEAM認知活動是一個全新的高齡應用內心既害怕又期待,值得開心的事-研究初步結果比預期還要好。

祖孫同樂的STEAM理想

當自己開始帶STEAM認知活動,發現原來STEAM認知活動這麼好玩,沈浸式的認知活動帶每一位長者進入一個如平行時空般的世界!長者的創造力及彈性是難以想像的豐盛,能夠跟著長者們一起動手動腦的時刻,實在太幸福了。萌發想讓更多人體驗且參與動腦動手認知活動的理念,甚至讓祖孫同樂的理想。

因此,就創業了。

隆重介紹-昕樂認知暨健康促進專業團隊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你知道嗎?大腦也要存腦本



2011年風靡全台的一部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劇中讓程又青(林依晨 飾)不想承認又反覆確認30歲的初老症狀五十條

劇中初老症狀五十條
  • 第13條 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記,越久以前的事情反而越是記得。
  • 第38條 最近有件事要告訴你,可是一看見你就全忘了。

30歲大腦正在萎縮

科學證實,30歲開始大腦結構每年以0.2~0.3速度萎縮,60歲開始加速至每年0.5%的速度萎縮。大腦的萎縮將逐漸影響認知功能(記憶力、注意力、處理速度、執行功能及認知彈性等),例如:交通移行-A點到B點只會搭計程車、人際互動方面-逐漸無法專注他人對話且無法搭話。


2021.11.06 臺灣科學節參展,教導長者手機免費APP製作動畫影片


無論有多老,大腦依舊可以很靈光

隨著年齡增長固然帶來認知功能退化,但持續學習刺激腦細胞,增強認知儲備,是可延緩認知退化所帶來的影響。科學研究指出,學習新事物、新知識更能活化大腦,因為大腦需大量提取過去的經驗,動用更多長期記憶系統,強化大腦神經網絡間的連結。

走出舒適圈,享受新生活

謝謝讀者看到最後,從現在起可以開始為自己安排,也可以帶著家裡的長者一起安排新活動,參考以下的活動活化大腦喔!
  1. 學習新技能(攝影、剪輯影片、學習語言、架設部落格等)
  2. 培養新興趣(寫作、新樂器、繪畫、烘焙、跳舞、瑜珈等)
  3. 參與不同以往的動腦活動(麻將、桌遊、圍棋、昕樂STEAM認知活動等)

最新活動



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

丁慧昕 職能治療師





現任

  1. 昕樂認知暨健康促進有限公司 執行長
  2. 臺北市醫學人文學會 理事兼秘書長
  3. 臺灣大學與臺灣科學教育館樂齡健腦研究計畫 講師

經歷

  1. 臺北榮民總醫院、三總、萬芳醫院 職能治療師
  2. 輔仁大學職能治療學系、長期照護學系音樂舞蹈輔療 講師
  3. 臺灣藝術大學國樂系音樂舞蹈課程 講師


專業項目

  1. 樂齡活化大腦、預防失智認知訓練
  2. 預防醫學健康促進講座
  3. 逆齡有氧舞蹈運動
  4. 逆齡增肌阻力訓練 

學歷

臺灣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研究所 碩士
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 學士

學術研究相關文章

  1. The Feasibility of Tinkering Activities for Cognitive Flexibility Training in Elderly from Community, 2021
  2. Effectiveness of cognitive training for cognitive flexibility in elderly: A literature review, 2021


最新活動